除雾器,廊青环保,管式除雾器

· 管式除雾器,超低排放湿电,不锈钢除雾器,除雾器
除雾器,廊青环保,管式除雾器

除雾器几种类型与优点:除雾器布置形式通常有:水平型、人字型、V字型、组合型等大型脱硫吸收塔中多采用人字型布置,超低排放湿电,V字型布置或组合型布置(如菱形、X型)。吸收塔出口水平段上采用水平型。常用丝网除雾器(又称捕沫器、捕雾器),主...


品牌 廊青环保
总量 不限
包装 不限
物流 货运及物流
交货 按订单

产品详情

除雾器几种类型与优点:



除雾器布置形式通常有:水平型、人字型、V字型、组合型等大型脱硫吸收塔中多采用人字型布置,超低排放湿电,V字型布置或组合型布置(如菱形、X型)。吸收塔出口水平段上采用水平型。

常用丝网除雾器(又称捕沫器、捕雾器),主要用于分离直径大于3μm~5μm的液滴,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当带有液沫的气体以一定的速度上升,通过架在格栅上的金属丝网时,液沫上升的惯性作用使得液沫与细丝碰撞而粘附在细丝的表面上。细丝表面上的液沫进一步扩散及液沫本身的重力沉降,使液沫形成较大的液滴沿着细丝流至它的交织处。由于细丝的可湿性、液体的表面张力及细丝的毛细管作用,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至其自身的重力超过气体上升的浮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就被分离而下落,流至容器的下游设备中。只要操作气速等条件选择的当,气体通过丝网除沫器后,其除沫效率可达到97%以上,完全可以达到去除雾沫的目的。

(1)除雾效率: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除雾器出口烟气中的雾滴浓度低于75mg/Nm3;

(2)压降:不考虑除雾器前后的干扰,保证在99.9%烟气负荷下,整个除雾器系统的压降低于120Pa。

(3)耐高温:80--95℃。

(4)耐压:保证承受冲洗水压为0.3MPa时,叶片能正常工作。

(5)冲洗喷嘴:全锥形喷嘴,冲洗水喷射角度为90—120度,喷射实心圆锥,能够保证叶片全部被覆盖。(设计的均为大气体负荷时的水耗量,考虑到系统水平衡的要求,如果气体负荷降低,可通过增加冲洗间隔时间将水耗量降低一半)。







除雾器的主要设计参数


(1)烟气流速

通过除雾器断面的烟气流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除雾器的正常运行,烟气流速过高易造成烟气二次带水,从而降低除雾效率,同时流速高系统阻力大,能耗高。通过除雾器断面的流速过低,不利于气液分离,同样不利于提高除雾效率。此外设计的流速低,除雾器,吸收塔断面尺寸就会加大,投资也随之增加。设计烟气流速应接近于临界流速。根据不同除雾器叶片结构及布置形式,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之间。

(2)除雾器叶片间距

叶片间距的大小,对除雾器除雾效率有很大影响。随着叶片间距的增大除雾效率降低。板间距离的增大,使得颗粒在通道中的流通面积变大,同时气流的速度方向变化趋于平缓,而使得颗粒对气流的跟随性更好,易于随着气流流出叶片通道而不被收集,因此除雾效率降低。

除雾器叶片间距的选取对保证除雾效率,维持除雾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叶片间距大,除雾效率低,烟气带水严重,易造成风机故障,管式除雾器,导致整个系统非正常停运。叶片间距选取过小,除加大能耗外,冲洗的效果也有所下降,叶片上易结垢、堵塞,最终也会造成系统停运。叶片间距根据系统烟气特征(流速、SO2含量、带水负荷、粉尘浓度等)、吸收剂利用率、叶片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选取。叶片间距一般设计在20~95mm。目前脱硫系统中最常用的除雾器叶片间距大多在30~50mm。

(3)除雾器的级数

级数的增加,除雾效率增大,而压力损失也随之增大。除雾器的设计要以提高除雾效率和降低阻力损失为宗旨。因此,单纯地追求除雾效率而增加级数,不锈钢除雾器,却忽视了气流阻力损失的增加,其结果将使能量的损耗显着增加。现在的WFGD系统采用两级除雾系统。

(4)除雾器冲洗水压

除雾器水压一般根据冲洗喷嘴的特征及喷嘴与除雾器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确定(喷嘴与除雾器之间距离一般≤lm),冲洗水压低时,冲洗效果差。冲洗水压过高则易增加烟气带水,同时降低叶片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第二级除雾器之间,每级除雾器正面(正对气流方向)与背面的冲洗压力都不相同,第1级除雾器的冲洗水压高于第2级除雾器,除雾器正面的水压应控制在2.5×l05Pa以内,除雾器背面的冲洗水压应>1.0×105Pa,具体的数值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5)除雾器冲洗水量

选择除雾器冲水量除了需满足除雾器自身的要求外,还需考虑系统水平衡的要求,有些条件下需采用大水量短时间冲洗,有时则采用小水量长时间冲洗,具体冲水量需由工况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除雾器断面上瞬时冲洗耗水量约为1~4m3/h。

(6)冲洗覆盖率

冲洗覆盖率是指冲洗水对除雾器断面的覆盖程度。